旅游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实践,也是促使人生臻于完美的一种文化活动。“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人们以领略自然情韵,鉴取文化精髓,丰富精神世界为旅游的重要目的,并贯穿于旅游过程;而这种实践活动,无疑又在给旅游对象源源不断地注入文化甘泉。旅游文化,就是这种良性循环的结晶,几乎关系到大文化的所有领域。《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以文化为编辑主旨,正是把提高旅游品位的文章做到了根本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蕴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就会显现出恒久旺盛的生命力。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浩渺烟波,情不自禁地朗诵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景仰古贤的阔大襟怀。来到醉翁亭,仿佛跟随着欧阳公重温当年之游,亲切感悟“醉翁”磊落为人、洒脱处世的风范。徘徊郁孤台,低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顿生史事沧桑无限感慨。若仅就建筑而言,亭台楼阁之类,只能算作小品。而上述岳阳楼等,全凭着各自咀嚼不尽的文化魅力,成为千古不朽的名胜。人文景观如此,自然景观也同一理。比如,柳宗元的生花妙笔,使原本毫不起眼的小石潭、钴姆潭等,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景观。尽管这些景致已非昔日原貌,甚至荡然无存,本辞典仍设置(《永州八记》景区遗址)一类条目,作具体考证,为游人寻访史迹旧踪指点路津。古人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以贤称,境缘人胜”,其实也就是说,文化是旅游活动的灵魂,是景观品位的标尺。这部辞典的一大特色,即在于对所收入的数千景观,大都能紧扣“文化”,施以点睛之笔。
这部逾两百万言的《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内容十分丰饶精彩,在编撰方面,也颇显个性魅力。无论是全书的构架,还是条目的设置,资料的取舍,其创意随处可见。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历史嬗变、地域沿革、风流人物、民风习俗、艺术创造、交通设施,以及所有著名景区景点、自然胜景、人文胜迹,此书都有引人入胜的介绍。尤其能以美文笔致,着重介绍全国23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在各省区下,还分别设置工艺品、美食品、表演艺术、节庆集会活动等栏目。行文大多能做到详略得宜,洗练流美。
这部由二十余所高校和旅游科研部门近百位专家学者合作编撰的大辞典,的确不同凡响。它展示了我国旅游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硕果,填补了出版史上综合性大型旅游文化工具书的空白。